| 投稿 | 邮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淮安日报:淮安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渐显

2018年07月12日 09:06  点击:[ ]

       “半年时间,50亩地西瓜卖了36万元,带动28个低收入户增收上万元,村集体进账大几万。不枉我们村的领办干部晒脱了几层皮。”6月底,淮安区苏嘴镇沙吉村产业扶贫项目瓜稻轮作基地,目送最后一茬2000箱总价值逾十万元的西瓜发往南京市场,村支书于洪军高兴地说。

      村“两委”干部领办,扶贫项目支撑,把小西瓜做出了大文章,让农民致富、村集体增收,这是淮安区创新开展“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农村综合改革的成果。

      今年以来,淮安区从300多个村(居)中遴选出6个重点村,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以村集体领办的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和耕作合作社为载体,有效整合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产业扶贫、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五项工作,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带动富民增收,加快脱贫奔小康步伐,开创出独具淮安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守摊子变“闯路子”

      村组织“活”了

      6月28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车桥镇丰年村工厂化育秧基地,村支书卢攀峰正准备离开,村土地股份合作社820亩地还有最后百十来亩当天要插秧,他要去田头看看。

      卢攀峰任丰年村村支书已经六个年头了,但他说,“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工作让他有了全新的任职体验。去年10月,村“两委”干部以64万元资金、192户农民携820亩土地入股,由村干部领办成立登丰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从育秧、耕种、防治到收割,12名村干部既分片负责又统防统治。“以前是守摊子过日子,现在有了路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劲头足呢!”卢攀峰说, “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找到了村集体带领群众致富和密切联系群众的抓手和纽带,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也更好地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在“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过程中,淮安区突出党支部主导作用,通过村集体牵头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耕作合作社,实行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合作社收益由合作社、村集体、村民按比例分红的做法,有效扭转过去集体统一经营弱化、党组织组织力不强的局面。

      苏嘴镇沙吉村的小西瓜做出大产业,领办干部王金虎功不可没。瓜田从搭大棚到当季最后一茬卖出,他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配合请来的技术员,组织用工、协调服务,嗓门喊哑了,皮肤晒得黝黑。那位请来的外地技术员也被老王“感染”,把沙吉村的事当作自家事,连日来,趁着瓜田农活的空档,跟着村“两委”干部起早贪黑地忙插秧。

      作为六个试点村之一,博里镇马桥村干群脱贫愿望强烈,但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超过62岁,年龄老化,改革的执行力较差。针对这个情况,该镇由镇党委书记挂钩组建了一套班子,镇党委副书记汤米昌入村坐镇,帮助制定工作方案,形成一系列考核机制。汤米昌介绍,在试点开展中,专门聘请三名有经验、有责任心的年轻同志领办农机合作社,并将领办过程视作考察过程,为村两委储备年轻干部,给马桥村级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

      规模化带来现代化

      农业强了

      来到博里镇马桥村村头,258亩连片桔梗长势喜人,朵朵紫色小花焕发勃勃生机。博草园中草药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陈艾民说,只要不出现恶劣天气,预计亩产能到400公斤,每亩毛收入一万三四没有问题。

      发展特色产业是提高经济薄弱村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增收脱贫的有效途径。作为南京中医药大学结对帮扶对象,马桥村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优势,把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优势产业,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户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增收。据介绍,该基地常年用工近20人,不到两年时间已支付劳务费逾2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稳定增收9万元。

      “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工作中,土地经营规模化为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淮安区通过村集体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土地流转入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试点6个村共连片流转入股土地5110亩,由各村合作社统一规模经营,解决了农业规模发展中“地”的问题。苏嘴镇沙吉村实施的300亩“大棚西瓜-稻米轮作”项目预计2018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车桥镇丰年村实施的占地200亩的稻虾混养种植项目,当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8.5万元。

      “这里发展环境不错,只要有条件,我们希望能把规模做大。”陈艾民表示,镇里争取项目资金配套建设了一座泵站,拓宽了一条道路,对项目发展非常支持。未来5年,他计划将规模扩大到500亩以上,通过“医院(企业)+基地+农户/村集体”等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桔梗、丹参等中药材种植,预计年产值达1000万元。

      好路子铺就“康庄道”

      农民富了

      “半年时间,光集体分给我的这个大棚就‘苦’了一万两三千块钱,这日子有奔头了!”收瓜藤、翻地、碎土,在苏嘴镇沙吉村瓜稻轮作基地一个大棚内,低收入户吉荣成独自忙碌着,脸上笑开了花。

      村支书于洪军介绍,沙吉村产业扶贫瓜稻轮作项目是在村集体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基础上,由同样是村集体领办的猛劲蔬菜合作社实施,在全部吸收28个低收入户种植务工的同时,采取“一帮四免”的办法,将58亩地划分给低收入户种植,依托帮扶单位市农科院技术支持,由党员干部领办帮助种植,免苗木、免育种、免租金、免销售,计划用三年时间扶助低收入户永久脱贫。据了解,仅靠着就近务工,这批低收入户人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

      于洪军说的永久脱贫在吉荣成身上得到印证。吉荣成告诉记者,有技术员手把手教,再有两年就能把种瓜手艺学到手,到时候在自家的三亩地上种,以后年年都能有收成。再看车桥镇丰年村,早在年初,六旬老汉胡鹤叶就带着四亩地入股登丰土地股份合作社,看到村里育秧基地忙不过来,闲不下的他又到基地谋了份工,仅育秧期半个月时间就赚了务工费1600多元。“土地入股了,农忙时,儿子儿媳不用从打工地方赶回来,不再误工耗时费力,还能有年底分红。”他笑着说。

      随着“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深入开展,6个试点村相继形成了一批高质量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并使之成为带动农户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好路子。据该区农工部统计,仅粮食烘干中心项目,季桥南湾村吸纳低收入人口用工16人,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45万元左右;苏嘴沙吉村吸纳低收入人口用工5人,预计带动村集体收入35万元左右;博里马桥村吸纳低收入人口用工15人,预计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左右。( 唐筱葳  黄洁)

上一条:新华日报:心手相连乐在淮--两岸小学生在淮安参加文化体验夏令营 下一条:淮安日报:淮安区委统战部常态化落实主体责任

关闭

淮安区人民政府主办 淮安区宣传服务中心承办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7号 备  案  号:苏ICP备08016702号 http://www.zghaq.gov.cn  联系我们:0517—85913106  网站标识码:3208030023  网站地图

网站总访问量: